广东广州抽查82批次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电线产品 不合格3批次 河南省质监局抽查222批水泥产品不合格1批次 山东潍坊法院司法创新走出保护知识产权“新路径” 河北食药监局通告长期发布严重违法广告产品及企业 云南昆明高新区打造一站式知识产权服务集群 湖南益阳积极实施知识产权“前置保护”新模式 湖北宜昌市地理标志产业发展大会举行 监管亟待下沉 打击化肥制假售假网络 辽宁省知识产权局举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知识产权培训(图) 职业打假人:披上“打假”美丽外衣的“盗贼”? 江苏:打通运营渠道 盘活优质资源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44种通讯器材类商品抽检不合格 版权壁垒打破 数字音乐平台拼什么 广西昭平县获批广西知识产权试点县 云南省质监通报今年车用油品抽查质量 不合格产品检出率为4.69% 首钢长钢公司拥有国家专利三十五项字号 吉林长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1批次固体饮料抽检不合格 云南楚雄州知识产权工作持续向好 市场监管总局要求 加强春节期间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管理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对“侵权玩具”不能止于个案处理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市场监管局抽检67批次食品 5批次不合格 福建省食药监局:5批次食用油抽检不合格 福建华安县集中销毁588件假冒伪劣烟花爆竹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16批次非医用口罩产品不符合标准要求 河北省唐山市食药监局:14批次食用农产品样品抽检不合格 美国服装品牌布鲁克斯兄弟已申请破产保护 智能穿戴标准 与知识产权联盟成立 宁波北仑区企业喜获国际发明大奖 欧亚专利公约成员国就外观设计议定书达成一致意见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要求加强“农家乐”食品安全监管 安徽省宣城市食药监局抽检3类食品30批次样品不合格1批次 网络知识产权保护走向何方?看看这些人怎么说 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4批次化妆品抽检不合格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检400批次食品 6批次不合格 四川绵阳市200特色农产品获“四川扶贫”商标使用权 安徽省警方去年查获2.6亿元假货 改革开放40年·40个“第一”:第一个专利申请号 河北张家口市市场监管局:4批次车用柴油抽检不合格 辽宁大连举办专利信息分析及运用人才系列培训班 浙江法院创新知识产权调解护航“智”造 安徽公安严打假冒伪劣犯罪 去年以来抓获犯罪嫌疑人1607人 安徽铜陵市“三维推进”全面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OPPO提交Find Y商标,或用于屏下摄像头新机 广西河池市食药监局抽检43批次食品18批次不合格 遏制短视频侵权 平台须承担更多责任 着力治理“版权蟑螂”现象 质检总局公布首批“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名单 校园餐安全问题频现 专家:应建立家委会参与决策监督机制 广东省质监局抽查化肥产品 康宝、果上壹等不合格 天津:知识产权保护护航第19届中国北方国际自行车电动车展

“IP”电影热:重版权也要重制作

要问当下国内电影圈关注的热点是什么,非“IP”莫属。

在日前刚刚闭幕的上海电影节上,从发布会到电影论坛,“IP”这一热词强劲的风头甚至盖过了高颜值的明星,《小时代4》《盗墓笔记》《古剑奇谭》等等,一大波“IP”电影汹涌来袭。

其实,这种影视界所称的“IP”电影,主要是指由其他作品改编而成的电影。此前,改编自经典名著、文学作品、电视剧、动画片、网络小说、网络游戏等的电影并不少见,如《西游降魔篇》《红高粱》《致青春》等,而如今,这一“IP”范围无限扩大,从小说到流行歌曲、玩具、综艺节目、网剧,以及“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样的网络流行语,甚至还有“明星IP开发”,工具书《新华字典》据说也将被“IP开发”。

将已有的优秀作品开发成电影,一般来说可以确保剧本的质量,已有作品的知名度也给电影票房带来保障。但在“IP”开发热潮下,一些跟风炒概念的行为,颇有投机取巧之嫌,改编后口碑差,引发观众吐槽的电影并不少见,业界也开始冷静思考“IP”热潮背后的问题。

改编热潮涌动

2010年,一部改编自网络小说的电影《杜拉拉升职记》让业界认识到网络文学的价值,接下来,《失恋33天》《致青春》票房大卖更让网络小说版权炙手可热。“IP”概念被国内电影人“炒热”的是2014年。一年来,“小时代”系列、《何以笙萧默》《同桌的你》《匆匆那年》等由网络小说或者歌曲改编而成的作品在市场上赚得盆满钵满,《栀子花开》《煎饼侠》《第三种爱情》《夏洛特烦恼》《新步步惊心》等改编自歌曲、网剧、网络小说、话剧、电视剧的电影也即将登场,大有得“IP”得天下之势。

“不论来自网络还是社会的题材,甚至于新闻报道或真人真事,都可以成为电影创作的素材,给电影打开了一个更广阔的天地。”在日前举行的“互联网文学·影视剧剧本·新编剧人才”论坛上,著名导演李少红表示。

在这些“IP”电影中,改编自网络小说的电影居多,也最受关注。早在上世纪90年代,李少红就开始关注网络文学。她认为,网络文学有一定的读者基础,并注重网络互动,这种互动性延伸至电影,观众也可以边看边吐槽,为电影创新了一种创作方法。腾讯互娱影视与版权业务部助理总经理陈英杰也表示,网络文学题材丰富,这给电影改编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电影人可以挑选出受读者喜爱的作品进行拍摄。

“IP”只是开始

但并不是所有的“IP”电影都能获得观众认可。在今年的北京电影节上,《万万没想到》电影制片方万合天宜CEO范钧就曾表示,“IP”是一把双刃剑,如在网剧《万万没想到》改编电影中,一方面因有固定的粉丝群降低了市场风险,但另一方面,电影观众的喜好不同于网剧观众,如何能在迎合原有粉丝的同时,赢取更多观众的喜爱,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在网络小说改编中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要打动原作读者,需要对原作有着深刻的理解,人物形象符合读者的想象,并将文字通过影视的手法表现出来,这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改编后的电影得不到认可,就会招来原作粉丝的吐槽。“有一个好‘IP’不等于就有了一个好电影。”李少红认为,在改编中,更要看重电影人本身的专业性,讲好电影的故事,否则,可能会毁了一个好“IP”。“虽然网络文学与传统作品相比有诸多的不同,但在改编中仍应坚持普遍的艺术标准,绝对不能说来自网络就可以‘奇葩’,不能让这种现象发展成一种趋势。”她强调。

的确,“IP”只是电影的一个源头,电影的成功与导演、编剧和演员的能力都息息相关。陈英杰认为,在网络文学改编电影中,编剧要与作者沟通,重视网络文学的独特性。他表示,网络文学互动性强,不能按照传统的方法改编这些作品,要增加电影的互动性,从而打造出一部好的电影作品。(窦新颖)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