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协组织加大网购假冒伪劣维权力度 广东东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不合格食品风险控制情况的通告(2021年28号) “有机”农产品打假须常态化制度化 国际锐评丨中国将多点发力进一步保护知识产权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蜂蜜、粮食白酒等12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陕西商洛市市场监管局:8批次化肥产品抽检不合格 陶凯元:探索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案例指导制度 四川攀枝花三措并举搭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平台 江苏举办2020年第一期江苏省外向型企业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防控线上培训 高法院:知识产权商业维权要保护要引导 强烈制止侵权行为 中国首发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数据 2018年占GDP比重11.6% 河北高院:快步推进知识产权案件精品战略 江西省食药监局抽检262批次食品样品不合格21批次 贵州省质监局通报白酒产品抽检情况 34批次白酒不合格 浙江绍兴成立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 甘肃打击侵权假冒 116家山寨品牌奶茶店被查处 奢侈品牌LV首度在浙江打维权官司 知识产权人 如何不受伤? 青岛西海岸新区:“三大工程”打造“国字号”品牌示范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11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植物新品种保护:长路漫漫 上下求索 三部门重拳治乱 严守食药安全底线 曝光“西布曲明”咖啡、假药、假种子等15件典型案例 20款女鞋质量“不靠谱”含虚标材料、鞋帮易脱色等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检糖果制品样品99批次 不合格1批次 治网络盗版,赔偿金如何“定损”? 上海:7批次皮革服装不合格,TREK&TRAVEL等品牌产品易撕裂 陕西西安市长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2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山东潍坊市食药监局抽检食品10批次不合格 黑龙江绥化成立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点 甘肃省质监局抽查40批次家用卫生消毒用品不合格1批次 贵州省汇川区严查假冒伪劣农用物资 保障农业安全生产 擅用“海底小纵队”系列形象?西饼店被诉侵权 汕头海关查获侵权铅笔10余万支 黑龙江省抽检:标称齐齐哈尔市鹤御坊酒业有限公司生产的1批次“鹤御坊”醉香村酒不合格 进一步健全网络著作权保护机制刻不容缓 知名药品上质量黑榜 同仁堂:不合格产品为假药 广东省食药监局抽检:9批次食品内在质量不合格 Zara、Anthropologie和Patowl被墨西哥指责文化挪用 甘肃高点谋划知识产权建设 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湖北十堰市食药监局:1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高通VS苹果:专利大战尘埃落定 2018年知识产权宣传巡回演讲——展会知识产权维权讲座在平湖举行 广东省中山市市场监管局抽检225批次食品 6批次不合格 浙江慈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1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河南省食药监局抽检食品23批次不合格 青海省食药监局:5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湖南湘潭市专利信息技术应用与推广培训开班 重数量轻质量:专利申请岂能成"面子工程" 知产证据规定为互联网时代取证提供便利 打造中国高铁的“国家名片”

我国可穿戴行业如何实现中国"智造"?

近日,苹果手表正式上市,这款主打运动健身的智能可穿戴设备自发布以来便受到消费者的热捧。苹果手表的强势来袭,掀起了可穿戴设备的新浪潮。

从谷歌眼镜开始,可穿戴设备成为新时尚的代表。从智能手环、智能腕表到智能贴片、健康感知服装等,谷歌、三星、小米、华为等公司都相继推出了自己的产品。随着消费者对新式交互方式的热情日益高涨,以及对新技术产品的向往,可穿戴设备的市场潜力巨大。有机构预测,2017年中国可穿戴设备领域市场规模或将达300亿元人民币。

那么,我国科技企业如何在可穿戴设备这样一个新兴产业中树立自己的旗帜?专家表示,国内企业可以利用国外开源技术和国内代工工厂先进的制造经验,打造出自己的高质量产品,在不断发展中寻求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核心技术待突破

市面上各式各样的可穿戴设备品种繁多。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专利代理人吴黎通过专利文献检索发现,目前主要的智能可穿戴技术申请人有飞利浦电子、索尼、Fitbit公司、阿迪达斯、柯达、诺基亚、苹果、谷歌等,其专利申请量都在几百件。

“近年来,我国企业也逐渐开始在该领域进行专利布局,如小米、华为等公司,但我国总体专利申请较为分散,专利申请数量和国外科技公司相比还有差距。从全球专利申请的地域分布来看,美国是该领域企业进行专利布局时首先考虑的国家,在美国提交的专利申请量最多,远高于欧洲和中国。”吴黎向本报记者介绍,目前,主流可穿戴设备的技术研发焦点集中在人机交互、显示技术等方面。

“未来,可穿戴产品类型还将进一步丰富,设备功能也将更加完善,其中运动健身监测仍将是年轻用户最为关注的功能领域,其市场空间巨大,将是发展较快的细分领域。”易观智库智慧院副院长葛涵涛向本报记者介绍。

“目前就整个行业来说,硬件方面如电池续航能力,亟待新的技术突破,现在用户对苹果手表吐槽最多的就是需要经常充电。因为可穿戴产品要实现数据交互或数据捕捉功能,就会带来耗电量的急剧增加,同时还要受到外观造型上的限制。”中国可穿戴计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杨昕向本报记者介绍,电池技术解决不好,会给可穿戴设备带来一系列的技术难题。如目前可穿戴设备大多采用蓝牙4.0的通讯方式,尽管其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不佳,用户体验并不好,但因其耗电量最低,所以仍然受到各大厂商青睐。

“可穿戴设备要实现人体功能的延展,需要通过各种传感器从人体捕捉信息,并进行人机交互。但目前小型化、可靠的传感器种类并不多。”杨昕介绍,目前来看,较为可靠的是可见光检测方式,如对人体心率的检测等。但对于人体血压、血糖、脑电波等数据检测,其检测原理尚不能被主流医学界认可。

中国企业如何走

未来,可穿戴设备市场份额将会逐渐扩大。“我国企业和科研机构在其核心技术领域应加大科技投入和专利布局,如传感器检测灵敏度、移动人机互动、电池续航能力、环境耐受能力、柔性显示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实现技术突破。”吴黎表示,由于可穿戴设备采集了大量用户个人信息,涉及用户个人隐私,如何确保个人信息不被泄露,将是可穿戴行业遇到的一个极大的挑战。此外,提高人机交互过程中的用户体验,将是各大公司努力的方向和角逐竞争的热点。

“可穿戴行业作为一个新兴领域,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都不完善。目前,我国在该行业的发展中,硬件厂商多,平台厂商少;获取的数据虽多,但不善于使用。这些可穿戴产品捕捉了很多数据,如用户每天走的步数、消耗的热量等,但反馈给用户的准确信息还不够。”杨昕强调,围绕健身检测与健康管理、医疗辅助产业,今后我国厂商应该和专业机构加强合作,在平台建设上进一步发力。

作为一个由美国兴起的产业,智能可穿戴的核心技术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我国企业如何探寻出自己的发展机遇?中国可穿戴计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陈雪涛支招:利用开源技术,加强自主创新。

“国外如谷歌等公司的技术已经开源了,我国的科技公司在现有的技术环境和市场环境之下,应借助开源技术的力量先形成产品,融入自己的创新、创意。通过产业链上下游的配合,利用国内代工工厂较为先进的制造经验,提升产品质量,实现较好的用户体验。”陈雪涛向本报记者表示,产品质量的提高、服务需求对质量的拉动,将会带动整个行业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知识产权报记者陈婕)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