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4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案例指导研究(北京)基地在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揭牌成立。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陶凯元、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慕平共同为基地揭牌。在随后召开的知识产权案例指导研讨会上,陶凯元副院长作了重要讲话。
为进一步统一知识产权司法标准,提高审判质量,提升司法公信力,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案例指导制度,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在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设立知识产权案例指导研究(北京)基地,通过汇集、编撰、整理指导性案例,及时总结知识产权审判规则和经验并以适当方式公开,进一步规范司法行为、深化司法公开、凝聚司法智慧,以生动鲜活的方式推进法律适用统一,提升司法公信力。
陶凯元指出,设立案例指导研究基地是贯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部署的重要举措。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将“加强和规范司法解释和案例指导,统一法律适用标准”写入党的中央委员会文件,为人民法院进一步完善案例指导制度指明了方向。设立案例指导研究基地,也是知识产权司法改革的一项制度创新,是保证知识产权司法公正的有力抓手。
陶凯元指出,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作为全国首家知识产权法院,知识产权案件类型最为齐全、数量最多。同时,北京法院系统在知识产权案例研究方面也走在全国法院前列,有条件、有能力在知识产权案例指导研究方面进行新探索,作出新贡献。这也是最高人民法院选择在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设立全国首家知识产权案例指导研究基地的重要原因。
陶凯元对基地的案例指导研究提出四点希望。第一,要注重理论化建设。要以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案例指导制度为目标,结合知识产权司法的实践需求,为完善我国案例指导制度积累经验并作出贡献。第二,要注重规范化建设。最高人民法院高度重视案例指导的制度建设,出台了多项规范性文件,近期即将提交审委会讨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实施细则》。案例指导研究基地要做好指导性案例的发现和识别工作。特别是要建立案例收集机制、论证机制、审查机制等。第三,要注重信息化建设。依托网络信息技术,将建成丰富齐全、安全可靠、智能友好的知识产权指导性案例信息数据库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第四,要注重开放化建设。案例指导研究基地要有开放意识和长远眼光,努力建成全国知识产权案例指导综合服务中心。要注重知识产权指导性案例信息数据库的开放共享,注重研究成果的方向转化。
来自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专家学者代表参加了研讨会并作了专题发言。最高人民法院、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北京、上海、广州知识产权法院的法官代表,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四分院的代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商标评审委员会、国家版权局、北京市知识产权局、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的代表,以及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中华商标协会、北京市律师协会等的代表参加了揭牌仪式和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