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京市高院推翻了北京市一中院判决,要求国家知识产权局就小i机器人专利“一种聊天机器人系统”有效性做出复审,小i机器人诉苹果Siri专利侵权案,历经数年又重头来过。
小i机器人是上海智臻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一种应用广泛的智能人机交互系统,基于上述专利研发,上海智臻董事长袁辉为该专利第一发明人。2012年6月,上海智臻起诉苹果公司Siri产品侵犯了其知识产权,不过遭苹果公司反击,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上海智臻专利无效。
“我们已经决定向最高院提出申诉。”上海智臻代理律师、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袁洋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上海智臻将以苹果诉国家知识产权局案件第三人身份,拟五一后向最高院提出申诉和提出公开听证申请。
苹果扳回一局
“一种聊天机器人系统”的专利文件显示,该专利目的是提供一种聊天机器人系统,用户可以通过即时通讯平台或者短信平台,用语音或者文字信息和“机器人”聊天,得到拟人化的回答。
苹果公司代理人提出,“一种聊天机器人系统”专利说明书对游戏功能以及“过滤器”运行过程描述不详,或者其描述不包括在专利权利要求书中,并认为该专利没有太多创新性。
“北京市高院有三个理由,首先是说明书公开不够充分,不知道用户语句怎么到了游戏服务器里。接着说专利权利要求得不到说明书的支持,最后说专利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也不清楚。同一件事,从三个方面做了阐述。”袁洋说,北京市高院做出该判决,主要是认为专利说明书描述不充分。
上海智臻起诉苹果公司Siri侵权后,苹果公司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下称“复审委”)提出申请,请求宣告小i机器人专利无效,不过复审委认定有效,苹果公司于2013年9月16日向北京市一中院提出行政诉讼,经历长达十个月的审判,北京市一中院驳回了苹果的诉讼请求,苹果于是上诉到北京市高院。
“我方当事人研究以后,觉得案子本身是值得商榷的,另外,从程序来讲还可以向最高法院申请再审。(国家知识产权局)行政决定是撤销了,但还是会按照申请专利无效的规格组一个合议组再审,但如果最高院受理了申诉,也可能复审委会等一等最高院的决定。”袁洋对本报记者表示。
小i方仍然乐观
公开资料显示,Siri原本是一家独立的公司,成立于2007年,2010年苹果公司以2亿美元收购了Siri,通过与全球最大的语音识别厂商Nuance合作,Siri实现了语音识别功能,从iPhone4S开始,Siri成为iPhone5、iPhone6以及iPad、iTouch等多款产品标配。
2004年1月,上海智臻发布了第一款小i机器人,2004年8月13日,袁辉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专利,并于2006年获得该专利。目前,小i机器人在政府、金融、通信、电商、娱乐等多个领域获得应用,用户过亿。
苹果公司、上海智臻都很难承担起该专利案的“后果”:一旦苹果公司落败,Siri将因侵权遭遇禁售或者支付一大笔罚金;上海智臻也面临苹果的反击,一旦落败,不仅收不到罚金和专利费,还将承担专利无效的后果。
不过,小i机器人投资人、海银资本合伙人王煜全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小i机器人、Siri的专利争端依然保持乐观,“我不觉得这件事对我们多么不利,即使是重审,该是我们的还是我们的。对小i来说,我们是守法公民,坚信我们注册的知识产权是没有问题的,是要捍卫自己的利益的。”
对于复审委将来的重新审查,袁洋也表示乐观:“从专利复审委员的角度来看,一直觉得这个专利是有效的。”
上海智臻相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海智臻不能认同北京市高院的判决,“计算机领域司空见惯的事情,但对没有计算机背景的人士来说,就需要有更多的基础解释。在专利审查中,不能从外行人的角度来看,而是要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角度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