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个月舆情显示,媒体重点关注阿里巴巴国内外假货风波;大量韩国假面膜销往中国;假冒肉毒素、玻尿酸频致毁容等热点事件。据不完全统计,从1月19日至2月16日,共搜索境内外通讯社、报刊、电台、电视台及网络媒体发表相关报道1000余篇(含转载)。具体内容如下:
媒体聚焦阿里巴巴国内外遭遇假货风波及信誉危机。1月底,淘宝因假货问题与工商总局交锋事件引起轩然大波,从最初双方各执一词到最后握手言和,媒体持续追踪关注。新华社刊文指出,阿里巴巴“叫板”过程折射出当下中国电商平台多重问题与困惑,但也不失为一个推动中国完善网络交易监管、促进虚拟世界打假提速的契机。从该角度看,淘宝与工商总局交锋算是令人“欣喜”的开始。目前中国涉电子商务管理部门很多,但关于全国电子商务的数据统计却很少,有关机构如何各司其职并互相协调值得深思。《国际金融报》也评论称,此次交锋看似激烈,其实是把网络打假越辨越明。争议不一定是坏事,行政执法部门与行政相对人的良性互动,借助于网络充分展开,这种场景理应成为网络时代的常态。并指出,将打假失责完全归咎于电商不符事实,因电商平台并不生产假货,假货源头还要追溯到线下。
不过也有媒体对阿里巴巴打假前景提出质疑。《西安晚报》置评称,现实中的假货问题远比浮在面上的投诉要复杂严重得多,如果这次对决仅以淘宝成立“打假队”收尾,那就成为一场“口水仗”,失去应有意义。文章指出,有必要从电商经营模式角度思考假货问题产生的根源。不论网购走平台之路还是走内容之路,都不能采取落后的粗放式经营。虽然假货不是淘宝造成,但肯定负有一定责任。如果这次“叫板”能推动模式转型升级,更具有根本意义。中国经济网也刊文指出,对于电商平台应承担相应责任,不能用“第三方平台”理由将自己置身事外。但单凭一方力量远远不够,打假需各方联合。有关部门应完善相应法律法规,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行为,加大卖家违规成本。
此外,中国新闻社报道马云对该事件的公开回应强调,目前阿里有2000多名员工全职检查淘宝网是否卖假货,淘宝网也会坚持假货监察制度。在另一篇文章中,中国新闻社则引述业内人士观点称,马云此番表态为作秀,如果淘宝内部制度不做改变,再多打假团队也无济于事。
除内忧外,媒体还关注阿里巴巴面临的外患。工商总局在此事件过程中曾披露白皮书力陈阿里电商罪名,引起美国高度关注,7家美国律所随即联合指控阿里在纽交所上市之前对风险信息披露不充分,涉嫌违反证券法。《新京报》指出,尽管工商总局表示白皮书不具有法律效力,但白皮书内容仍将能作为证据。如果白皮书内容确实发生在阿里上市前,阿里可能涉嫌虚假陈述、欺诈上市,将面临美国监管方严重处罚。中国新闻社引述法律界人士观点认为,鉴于美国在规范证券市场及市场活动方面有非常严厉的信息公开法案,这场官司将是马云及其阿里商业帝国面临的最严重危机。文章并指出,阿里之前,也有多家中国在美上市企业遭到美国律所集体诉讼,包括新东方、中石油和聚美优品。大多数以庭外和解了结,但也有中概股就此被迫退市先例。《北京日报》引述律师观点称,假货风波对阿里股价打压是短期的,长远而言还要看公司发展,但阿里确实需在假货问题上给投资者亮出态度。《中国经济周刊》援引业内评论指出,中国电商打假最大问题在于制度,目前所有举证责任都落在厂商身上,每天必须耗费巨大人力物力。其次是应提高处罚门槛,由于淘宝账户跟支付宝账户是分开的,就算店铺被关,顶多损失店铺1000元押金,根本不痛不痒。
媒体还关注大量韩国假面膜流入中国事件。2月初,韩国专利厅查抄制造假冒丽得姿面膜的窝点,有10万多张面膜通过海淘、代购等方式销往中国。中国广播网指出,此事件仅是韩国化妆品出口现状的一个缩影,并引述韩媒报道称,针对中国市场的韩国假冒化妆品已成为韩国化妆品行业的一大毒瘤。新华网指出,韩方侦办此案时提到品牌形象、国家形象但却未提及消费者权益,从侧面反映出“海淘”、代购维权窘境。建议国内消费者在“海淘”时尽量选择国外正规的大型购物网站,对不明来路的朋友圈代购等更要谨慎。文章还提醒,即便是亲自前往韩国著名购物地,也要留神别买到假货。国际在线报道,目前为将受害企业的形象受损降到最低,防止假冒面膜继续流入中国,韩国专利厅已向中国司法机关申请司法共助。《南方都市报》评论称,此事件表明针对化妆品海外代购和微商渠道的监管迫在眉睫。在化妆品领域对电商尤其是微商的管理法规至今缺失,最终受伤的唯有消费者。堵并非良策,介入监管,疏以规范方是上策。《辽沈晚报》指出,辽宁是韩国化妆品代购商的主要销售省份,估计有相当一部分韩国假面膜在辽销售。文章提醒购买海外化妆品时一定要搞清进货渠道,尽量选择正规国外海淘网站,这样一旦买到假货也能够维权。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24小时》分别播发《韩媒曝光海淘黑幕黑作坊制假名牌》、《海淘代购韩10万假面膜流入中国》新闻对此进行报道。
媒体还关注假冒肉毒素、玻尿酸等美容药制假售假乱象。2月初,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每周质量报告》播出《起底真假肉毒素》节目引起关注。节目报道浙江平湖警方破获一起制销假美容药大案,缴获2000多支假美容针,北京、吉林、广东等9省市38名犯罪嫌疑人落网,查获假药价值4000余万元。《法制日报》刊文指出,假玻尿酸因其暴利充斥美容市场,广大爱美人士要注意玻尿酸外包装是否有医疗器械注射许可证,查询防伪编码,使用前看玻尿酸是否密封包装,同时不要忘记查看医院资质和医生资格证书。文章还列举,目前国家食药监督管理总局批准使用的玻尿酸只有4个品牌:进口的为瑞士的Restylane瑞蓝、韩国的YVOIRE(伊婉),国产的为润·百颜和EME逸美。《广州日报》引述业内人士言论称,市面上超九成玻尿酸针剂都是假货。同指出,一般美容院没有资格做注射、打针这类具有侵入性的美容项目,为规避风险就从外面请人来做,长期以来变成行业潜规则,既规避了监管风险和打击,如果顾客打针后出现不良反应,美容院也可借此推脱责任。《钱江晚报》、《都市快报》还对近日杭州告破的两起销售微整形假药案件进行报道,并引述杭州市市场监管局言论称,微整形假药案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案件,犯罪分子利用微信朋友圈、QQ好友、淘宝等渠道销售假药,违法行为极为隐蔽、手段灵活,对社会造成的危害较大。文章提醒,注射肉毒素针不是一般生活美容行为,必须在正规医院由专业医生进行操作,否则去皱针也可能毁容。《华商晨报》引述办案人员介绍称,一般包装好的肉毒素拿货也就七八十元,如果是未经包装进价更便宜,但卖给消费者时价钱动辄几千元,价格浮动很大。文章还引述医生提醒称,假冒肉毒素会引起过敏,严重会导致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北京卫视《特别关注》、杭州电视台《新闻60分》分别播发《美容店注射玻尿酸美容不成反遭罪》、《杭州连续查获玻尿酸肉毒素销售假药案》新闻展开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