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检食用农产品48批次 不合格1批次 福建福州市抽检餐饮食品24批次 不合格1批次 海南两个商标受理窗口已受理商标申请110件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要求强化夏季流通消费环节食品安全监管 “高学历”食品应“内外兼修” 山西抽查电饭锅质量广东欧格尔电器再上黑名单 国内首例电商平台状告“知识产权流氓”案立案 国家食药监总局:保健食品广告九成虚假违法 日亚化胜!德法院判WOFI白光LED侵权 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15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山东省质监局:4批次建筑用钢化玻璃产品不合格 探索知识产权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2批次食品不合格 广西注册商标去年猛增三成 有效注册商标已达15.7万件 互联网时代,商标侵权逐步凸显 四川知识产权保护:去年受理8000多件 著作权纠纷占一半 苹果与高通的利益纠纷如何收场 辽宁省食药监局:3批次水产制品样品抽检不合格 河北省廊坊市工商局:22批次商品不合格 福建省食药监局:5批次食用油抽检不合格 日公司抗议中国侵权奥特曼 维权官司曾在日本败诉 福建漳州云霄:“三品一标”农产品品牌响当当 广东惠州市食药监局:3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国产手机逆袭不易,海外专利公司堪比“吸血鬼” 上海市青浦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检食用农产品不合格率为0.77% 山东省食药监局:食糖、水产制品等20批次食品样品抽检不合格 山东菏泽将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站提升企业和发明人创新 陕西省质监局抽查14批次电力电缆产品 不合格3批次 广东广州市抽检:1批次塑料管材及管件产品不合格 北京两区获评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 工商总局:网购七日无理由退货将有“操作指南” 广东省清远市市场监管局抽检511批次食品 7批次不合格 福建泉州:创新质押贷款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湖北荆州市食药监局抽检食品27批次不合格 山东桓台县市场监管局:25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安徽铜陵市食药监局抽检20批次调味品样品不合格1批次 打假维权 他们在行动 重庆九龙坡区有一支打击知识产权犯罪探组 “专利律师”的价值在专利转让中如何体现? 山西省阳泉市抽检75批次食用农产品 不合格5批次 安徽省安庆抽检:7批次电线电缆商品不合格 国家质检总局启动质量攻坚计划 跨界搭车 小心赔得倾家荡产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19批次食品不合格 WIPO将提供免费的知识产权调解服务 苹果新专利:iPhone可做身份证 山东省青岛市食药监局公布25批次食品抽检结果7批次样品不合格 充分发挥品牌引领作用 推动安徽马鞍山高质量发展 广西河池天峨县:“品牌化”建设引领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食品安全监管创新:从“人海战术”向“智慧监管”转型 盲目迷信进口货?84批食品化妆品不合格

增加专利储备掌握维权主动权

在日前召开的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研究会第二次论坛上,有专家认为,中国可以利用国外的专利帮助自己进行自主创新,但是,如果中国企业想要走出去,必须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中国应该重视专利储备,把专利储备放在和外汇储备、军事储备同样重要的位置。该观点引起了许多业内人士的共鸣。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以及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政策引导,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自己的发展放眼海外,寻求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谋求在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但进入像美国这样典型的成熟市场,中国企业却频频碰壁,所付出的代价有很多是很惨痛的。专利领域已然成为现代企业尤其是技术型企业争夺的重要战场。在这个战场上,没有撕心裂肺的厮杀,却有着比厮杀更为惨烈的场景;在这个战场上,不分大小,不分强弱,给予弱者的往往只会是零和博弈,授予强者的往往才是双赢。

高技术产业领域专利战频繁,知识产权成为企业争夺市场的利器。在以拼技术为“游戏规则”的通信业,知识产权的储备已成为通往全球化市场的“门票”。作为国内最早一批 “走出去”的高科技企业,海外专利竞争的残酷性深深地激发了中兴通讯大力发展布局专利的决心。从去年12月到今年3月,中兴通讯连续3起“337调查”终裁胜诉。长达20余年,耗费几百亿的持续创新积累,中兴通讯建立了丰富的专利储备,在面对包括美国“337调查”以及竞争对手在全球发起的诸多专利战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所谓专利储备,很多时候并不是高精尖才叫专利,往往产品中一个细微的变动就可以成为创新,就可以申请成专利,这从苹果起诉三星和HTC案中可见一斑。在国际专利侵权诉讼中,中国企业会面临竞争对手在美国联邦地方法院所提起的专利诉讼,其也会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的运营和技术研发工作,因而导致了所谓的“讼累”。即便最终因双方和解或者以对方败诉而结案,这样的胜利往往得不偿失。由于美国的专利诉讼一般持续时间较长,其审理程序严苛且繁琐,因应诉所付出的精力、金钱、时间成本会很大。有的企业考虑到成本问题,往往会消极应对,即选择不应诉。这样的结果便是起诉方得到了“缺席判决”,致使中国企业不战而败。

专利技术领域面临的问题尤为突出,甚至被称为中国企业的“专利困局”,它成为中国企业头顶的一个“魔咒”,严重制约着中国企业的外向发展,破除这一“魔咒”已成为当务之急。在长期的知识产权战略中,眼下的高转化率未必就一定能在市场中占据绝对优势。虽说较高专利转化率能让专利申请人从中得到极大经济效益,也难以保证自己的技术不被侵权。在较高的专利转化率的大背景下,专利申请人所收到的效益,往往只是眼前的,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战略中,专利获得授权后,企业并不会一股脑地全部转化应用,他们通常会将获得的多项专利进行分段使用,其中的1/3转化为产品,有1/3起到过渡、衔接作用,剩余的1/3则作为战略储备。中国企业要想长远发展并在知识产权维权方面占据主动,就需要不断弥补专利方面的差距,专心去做具有广大市场空间和长久生命力的专利储备,改变守株待兔或急功近利式的申请专利然后再维权的做法。(知识产权报 作者 吴学安)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