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孙云)4月20日-26日“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到来之际,记者从黄浦区检察院和浦东新区检察院获悉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近两三年来,侵犯知识产权类案件犯罪嫌疑人出现明显的低龄化趋势,犯罪手段则出现网络化趋势。其中,以黄浦区检察院为例,未检科以该院为例,过去许多年里,此类案件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总数为零,但自2011年以来,数字逐年增加,截至今年4月15日,已有7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涉案。另据浦东新区检察院不完全统计,知识产权犯罪中,涉及互联网的已占到20%。
据黄浦区检察院未检科检察官吴海云介绍,未成年人犯罪类型已经从过去的侵财类案件为主转向更智能化、成人化、网络化的诈骗类、侵犯知识产权类等案件,这是由许多原因造成的。以侵犯知识产权类案件为例,外来未成年人和在沪“农二代”数量不断增加,他们的学历、年龄、社会经验都不足,却比上一代人对工作报酬和辛劳程度、工作环境等更加在意,不容易找到满意工作,为了快速获得丰厚收入,容易走上歧途。
其次,他们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大部分仅为初中毕业,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随着有关部门对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打击力度不断加大,成年人感到自己抛头露面比较引人注目,改为雇佣比较隐蔽的未成年人在一线跑腿,例如最近由该院承办的“WD-40防锈剂被侵权案”就是典型案例。
15岁的犯罪嫌疑人李某和刘某是来自广西某村的两个未成年人,在网上被躲在广东的老板陈某等人雇佣,由幕后老板在广东发货,他们两人在上海的五金街挨户上门推销,再将货款汇至广东。他们甚至还不知道自己推销的是假冒产品,就因为侵犯知识产权而落入法网。由于陈某等人对售假链条处理得十分隐蔽,让两名未成年人冲在前面顶包,司法机关花费很大力气才将他们抓捕并定罪。
李某和刘某是在不知情中被不法分子利用,还有一些未成年人则是因为涉世未深缺乏正确价值观和法制观念而遭到周围人的“污染”。例如黄浦区检察院未检科近期办理的另一起案件,17岁的犯罪嫌疑人黄某就是因为不堪家境贫困,效仿其他在网上卖假货的多名同乡,走上犯罪道路。在被捕前的一年多时间里,她从网上进货后,向海外买家卖出假表近300块,销售金额近9万元。
网络的发达给犯罪分子的智能型犯罪提供了不少便利。例如黄某开设网店,销售技巧和流程是从百度上搜来的,再加上利用谷歌翻译等在线翻译系统,从而可以半生不熟地与海外客户在聊天工具上交流,用英语向对方鹦鹉学舌“亲爱的朋友,这是高质量的复制品,谢谢”。浦东新区检察院检察官指出,不法分子正在利用网络发布制假售假信息、联络客户、传递供需行情、实施线上线下推广和广告加盟,逐渐形成产、供、销犯罪“一条龙”。其中,在商标类犯罪案件中,互联网特色尤其明显,淘宝网已成为网络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的主渠道。
一些犯罪嫌疑人还会根据网上看到的新闻报道来判断近期的“打假”形势,酌情调整销售策略。例如黄浦检察院承办的一起在上海滩商城租赁商铺销售假冒名牌箱包的案件,犯罪嫌疑人看到新闻报道称,不少市场内销售假冒名牌商品的店主被抓,便将店内的大量假冒名牌皮具放在附近的仓库里,只有与客户基本谈妥后,才将实物取到店内交付,试图以此逃避打击。
对于日益明显的网络化趋势,检察机关建议淘宝网等第三方交易平台在现有真品保障机制、价格筛选机制、侵权投诉救济机制基础上,加大对网络商标侵权行为的监控、预警和处置力度,积极防控网络知识产权犯罪。同时,未成年人涉案量增加也需引起全社会注意,齐抓共管,防范更多未成年人误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