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抽查民用成型煤等21类产品 2批次样品不合格 透视微商化妆品“黑色代购”产业链 兰州市发布三季度诚信“红黑榜” 17家单位上诚信黑榜 江苏南京建邺法院知识产权案件 庭审进校园 农业农村部深入推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与贫困县结对帮扶活动 广东省抽检逾两成医疗器械不合格 包括轮椅病床等产品 陕西西安市周至县抽检132批次食品样品 不合格4批次 树立版权意识需要重视事前保护 费城海关与边境保护局查扣大量假冒欧乐B牙刷刷头 黑龙江省伊春市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收官 俄罗斯与中国将成立知识产权联合中心 电商集体下架山寨“樱花” 青海海东循化县商标品牌走在全省前列 山东省聊城市抽检:标称无棣大东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1批次小鞍城五香花生不合格 盾建重工首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盾构机下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抽检270批次样品 不合格样品14批次 国家知识产权局、司法部公布第三批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规范化建设试点地方 云南省市场监管局抽查饮料样品68批 不合格2批次 辽宁省食药监局:7批次食品样品抽检不合格 电商治理关键是严打“黑名单” 微软:全球系统软件盗版率仍居高不下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中国前沿技术创新进步显著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食药监局抽检:1批次淀粉样品不合格 根据新的政府计划非法音乐共享者恐面临10年监禁 上海构建服务管理行刑衔接知识产权保护网 “知识产权与您同行”宣传活动举行 发型设计可以构成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吗? 伊朗对本国商标注册流程作出调整 爱透被指夸大宣传 贵州百灵澄而不清 2013年全国专利行政执法培训班在合肥举行 11批次袋装螺蛳粉不合格 已被责令召回进行整改 传承“非遗”受物质化手段局限 南北混战 “稻香村”商标真相扑朔迷离 浙江省质监局抽查25批次电风扇产品不合格10批次 农业部:预混料含量指标不合格突出 将跟踪监测不合格产品企业 北京晚报评论:别让假药贩坑了真中医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稳中向好 全国首个知识产权信托交易在皖签约 湖南省邵阳市市场监管局抽检112批次食品 6批次不合格 海南国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正式开业 安徽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抽检720批次药品 3批次不合格 江苏省抽检:1批次“谷物水果麦片(酸奶果粒混合麦片)”不合格 我国首部知识产权服务业指导意见发布 湖南株洲市市场监管局:1批次豆制品样品抽检不合格 山东沂源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检食品10批次不合格 广州抽检29家企业50款充电器 43款不合格 山东省济南市工商局:3个批次童车类商品被检出不合格 浙江象山县市场监管局发布1批次不合格餐饮具风险控制情况 广东省中山市市场监管局抽检食品202批次 不合格7批次 “微商”“外卖”食品安全咋监管

“绿瘦”无批号也开卖 违规打玻尿酸遭提示

两款瘦身变美产品 成为“难兄难弟”

瘦身变美有风险,消费者要小心了!众多明星代言的保健品“绿瘦”和“白富美们”颇爱的玻尿酸顿时成为一对“难兄难弟”:前者被指批号过期、冒充保健品;后者则遭遇国家药监总局消费提醒。昨日记者采访了绿瘦公司有关负责人,对方称正就相关情况进行紧急调查核实;而玻尿酸则被专家披露的确存在“以假乱真”和违规注射等乱象。

“想瘦哪就瘦哪,瘦脸、瘦腰、瘦腿,发现曲线的秘密,就上‘绿瘦’。”这原本是范冰冰为一款名为绿瘦的减肥产品代言的广告词,但该产品日前却陷入了违规经营的泥潭中。据央视调查发现,广州绿瘦公司不仅一款“绿瘦玉人胶囊”批号过期,且其他大部分产品也都没有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正式批号,有的甚至是拿普通食品当作保健品来卖。

涉嫌造假产品淘宝仍热卖

“速效瘦身、男女通用”、“新店抢购、买一送二”……昨日傍晚记者登录淘宝,发现多款绿瘦产品依然在热销,其中就包括被曝光的“绿瘦玉人胶囊”,而查阅记录发现,不少产品在淘宝商家的近期销售额仍高达数百件,在天猫商城的一家店铺里,“绿瘦玉人胶囊”一款产品的近期销量就达到三千多件,累计上万条评价,不少消费者在淘宝留言“期待有更好的效果”。

对此,昨日记者联系上了绿瘦公司有关负责人。“如果我们公司产品、宣传什么都是假的,我们怎么可能还存在这么多年?”该负责人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颇为激动:“目前公司正在针对媒体曝光的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同时我们公司本来就在进行一些内部的调整和优化,相关具体情况暂不方面透露,稍后会给你们答复。”他表示。

而对于产品会否在电商渠道下架等问题,他回应:“我现在还在出差中,而且公司也在展开调查,所以下架问题回答不了,如果真的不符合要求必须下架那就下架。”他表示。

而记者从绿瘦一位工作人员处了解得知,目前绿瘦正在进行管理人员“大洗牌”,不少岗位都进行了重新调整,很多人事尚处于衔接阶段,个别服务多年老员工也于近期离职。“绿瘦在这个时候遭遇负面,公司可谓一片‘兵荒马乱’。”一位知情人士介绍说。

“按照国家保健食品管理办法规定,保健食品的标签上必须印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和标志,如果没有保健食品批号,普通食品根本不能以保健品的身份进行销售。”武警医院耳鼻喉研究所中医科龙目恒主任介绍,实际上,市面上普通食品假冒保健品现象十分普遍,前不久曝光的胶原蛋白产品就属于违规宣传“重灾区”。他告诉记者,以减肥瘦身产品为例,几乎每年都会诞出“黑天鹅”,所以消费者要提高警惕。“一旦使用产品后感觉心慌胸闷、腹泻不止,就应马上停用。”他表示。

普通美容院慎打玻尿酸针

日前国家药监总局发出消费提醒称,个别不法商贩违规销售注射整容用的透明质酸钠(又称玻璃酸钠或玻尿酸)产品,给消费者带来安全隐患。“建议消费者应到具备医学美容资质的场所进行注射美容,并确认所使用产品已经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这意味普通生活美容院不能进行注射美容,消费者如遇违规现象,可及时向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投诉。”消费提醒表示说。

记者查询国家药监总局数据库资料了解到,目前获得国家批准的进口和国产的用于面部注射填充剂玻尿酸仅有4款,分别是产自瑞士的“瑞蓝”,韩国产品“怡荷”,以及国产的“逸美”和“润百颜”。

武警医院整形美容中心副主任医师李希军透露,临床接待了不少注射假冒玻尿酸的患者,而这些“业务”大多数都来自美容院。“玻尿酸属于可降解、吸收的材料,但有些消费者注射两年后仍感觉玻尿酸在身体局部没有任何消失变化,结果来医院才发现之前打的是假冒伪劣材料。”他表示。除了玻尿酸材料容易造假外,“打针”的技术水平也是另一大提示要点。“药监局强调要到具备相关资质的场所进行注射,就是因为有的医院、医生不具备资质,而‘打针’风险不小,如果无菌条件差、或打到血管里,很容易引发感染等各类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可能导致死亡。”他表示,对有的从业者而言,一针玻尿酸售价几千元,“开刀”还不如“打针”;而对消费者而言,打玻尿酸风险并不低,爱美还得先做足市场调研功课。 (记者涂端玉 通讯员赵飒、张良衍)

(广州日报 涂端玉 赵飒 张良衍)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