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蚌埠市抽检淀粉及淀粉制品样品19批次 不合格1批次 芬兰发布对华学术合作的政策建议 内蒙古食药监局:5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涉及六盘水!贵州22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16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合生元自称产品及包装符国标 律师质疑其虚假宣传 纸媒微信公众号将何去何从? Windows 10发大招:微软对盗版出狠手 融入定制化基因 合享新创欲做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天猫 2019河南法院审理商标品牌纠纷案6568件 公开朗诵他人作品为何存在风险 《在南非中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报告》发布:增强公平竞争和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 使用自己拍摄的照片是否构成侵权?这种情况注意了 北京市昌平区知识产权服务行业联盟走进国家级贫困县 SPI Group在巴西俄罗斯苏托力伏特加商标案裁决中大获全胜 天津市市场监管委:2批次皮鞋抽检不合格 山东菏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1批次羊肉抽检不合格 广东广州市版权投资服务中心正式揭牌 海外网评: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为何具有“里程碑”意义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检31批次糕点 2批次不合格 速看!河南这31批次食品不合格,韭菜、油条仍是重灾区 根治“保健”市场乱象需社会共治 质检总局:顺露等4种植物蛋白饮料抽检不合格 专利分析助力焊接产业发展 “库尔勒香梨”维权打假初见成效 苹果研发“选择性显示”技术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通告15批次食品不合格情况 江苏常州“梅林村”集体商标开启梅林品牌新纪元 广西着力实施八大农业科技创新工程 开发商被起诉侵权 只因游戏中使用悍马军用车商标 四川凉山州专利申请量实现新突破 广西抽检27类1000批次食品样品 不合格29批次 这些牌子的黄花菜、湿粉条不合格 市场抽检:Angel等标称商标童车未达标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6批次食品不合格情况的通告(2021年第71期) 四川省乐山市食药监局抽检192批次食品 16批次不合格 工商总局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加强对严重违法失信企业的管理 陕西实施专利开放许可试点工作 云南省临沧市抽检速冻食品12批次 不合格2批次 甘肃平凉市7户企业8产品获“甘肃名牌产品”称号 贵州贵阳市市场监管局高新区分局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美国版权立法的显著特征——公众自觉参与 “职业打假”存在的乱象及规制建议 严审“国字号”,严禁“傍名牌” 人民日报生活漫步:消费维权,电商不可推责 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16批次食品不合格 全国人大代表石丽平:我们应该加强少数民族文化知识产权保护 山东济宁高新区成功创建全国版权示范园区(基地) 河南省质监局:电光源(LED灯除外)产品抽检4批次2批次不合格 评论:被侵权品牌不能当“怨妇”

金锣污染肉检测结果秘不示人 拒绝透露检测机构

本报记者 夏 芳

德州金锣因氨气泄漏导致16.175吨肉制品“污染”事件一直备受消费者和媒体的关注。然而,截至目前,金锣的检测报告仍未“公开面世”。金锣在获得检测方给予的检测结果后并没有及时对外公布,其用意如何尚不得知。

“周一(5月13日)就有结果了,检测结果显示没有氨气污染等问题,企业也跟政府各个部门通报了。”德州市临邑县宣传部副部长陈金山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

对于“绕道”从政府方面获知的信息,记者致电金锣集团董事长助理张新坡求证,但电话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状态。5月19日,记者从金锣的公关公司那里了解到公司对于该事件的澄清说明。不过,这份说明中仍没有公布检测结果。

结果未第一时间公布

从4月30日至5月19日,时隔半月,按照陈金山的说法,“本周(5月13-19日)内检测结果公布”。只是,这周已经过去了,检测结果却迟迟不露面。

5月19日,陈金山告诉记者,“周一(5月13日),检测机构就告诉了金锣检验结果,称这批猪肉没有问题,由于没有国家统一标准,检测机构没有出具相关的检测报告”。

令人不解的是,金锣既然是请机构帮助检测,目的是让消费者看到自家肉制品没有问题,但为何有了检测结果后,却不第一时间对外公布呢?

对此,陈金山表示,听企业说,检测机构因没有检测出相关污染问题,因此就没有必要公布检测结果。

中国食品商务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告诉记者,金锣集团没有在第一时间将检测结果对外公布,说明其检测报告是有问题的。

在她看来,一家食品企业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是比较紧张的。如果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表明合格,企业自然会在第一时间对外公布。金锣拿到检测结果一周,都没有对外公布,说明企业或许想用时间来平息此事。“如果媒体和消费者不再关注,他们会选择用时间来慢慢弱化。”

但是,在业内人士看来,《公司法》规定企业必须承担社会责任,公开食品检测结果也是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形式。金锣集团没有在第一时间将检测结果对外公布,说明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没有做好。

无公害处理“污染”肉

在记者致电张新坡一直无人接听后,金锣的公关公司则马上联系到记者并发来一份澄清声明。声明中提到了三点内容,一是冷冻库10号车间内的16.175吨肉在事故发生后进行了封存,没有进入流通市场;二是金锣集团积极协同政府主管部门,寻求山东省和国家相关权威检测机构申请检测。由于我国还没有检测氨气对食品影响的国家标准,此次检测也不属于《国标法》规定检测范围内的项目,虽经过多方一个多月的努力,但短期内仍无法形成最终检测报告;三是金锣集团决定,在政府主管部门监督下,就相关所有产品做无害化销毁处理。

声明中,对于究竟是哪家检测机构检测“污染肉”只字未提。按照陈金山对记者的描述,这份来自国家检测机构的“结果”早在5月13日就已经出炉,为何金锣迟迟不对外公布呢?这不得不让记者产生疑问: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是否检测了金锣集团“污染”肉。

除了没有公开检测机构外,金锣也没有公开具体销毁时间、地点以及销毁方法等等。对此一系列疑问,金锣的公关公司表示,未获得回答上述问题的授权。

“客户让我转达两点,氨气泄漏车间的肉一直被封存,没有流入市场。对于‘污染’肉的处理,公司向当地政府请示后再做相关处理,肯定不会草率烧掉或埋掉,这样会造成污染。”金锣公关公司人员告诉记者,若记者对销毁事情感兴趣,等到销毁时间确定后,可以去现场观看。

拒绝透露检测机构名称

事实上,德州金锣氨气泄漏事件致16.175吨肉“污染”一事已经引发消费者担忧,甚至有消费者请求媒体给予协助。可见,一份合格的检测报告对于金锣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但是至今,企业的态度却像是在“捉迷藏”。

钟兰安律师向记者表示,金锣集团如果已经拿到检测结果,应该在第一时间将结果告诉消费者。如果企业拿不出有力的证据来证明产品无质量问题的话,是很难让消费者信服的。

在钟兰安看来,第三方的检测报告是一个证据。“农夫山泉之所以那么理直气壮,就是因为企业手里握着几份第三方检测报告,而金锣集团如果说自己的产品没有问题,就应该拿出让人信服的材料,没有证据支持是不能打消消费者的疑虑的。”

既然企业不愿或拿不出有力证据,那么检测结构的态度呢?对此,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市场部人士曾向记者表示,检测机构是不会轻易将检测结果告诉除委托方以外的其他个人和机构的。

另外对于媒体报道的当地消费者怀疑自己食用金锣“污染”肉一事,陈金山表示,“当地人都不买金锣的肉制品,他们会去市场购买新鲜肉,这是当地人的习惯,金锣生产的肉都进了大中城市的冷鲜柜”。

“食品安全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企业在遇到问题时应该摆正姿态,不能存在侥幸心理,更不能让时间来淡化事件。如果处理不好,对企业的影响将是深远的。”一位食品行业分析师表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