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是市场竞争的利器,缺乏这一利器,企业将失去竞争力。3月20日,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裁定对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下称尚德公司)实施破产重整。这家曾是全球行业前5名的光伏产业巨头,十多年的光环一夜之间黯然失色,该事件在业界引起震动。人们不禁要问,是什么让一度辉煌的尚德公司沦落到今天的地步?有关专家认为,因素固然很多,但缺乏核心技术专利无疑是其中的关键因素之一。
核心技术尚存差距
尚德公司是主要从事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光伏系统工程、光伏应用产品的研制、销售的企业,此前是全球四大太阳电池生产基地之一。
“尽管拥有一定数量的专利,但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一旦市场有风吹草动,就难以有效防御,这是尚德公司出现问题的根源之一。”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本报记者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专利数据库中查询到,尚德公司至今已提交中国专利申请368件,体现出3个特点:一是近80%为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而且大多为外围专利,缺乏高质量的基础专利;二是约有近70%的大多数专利申请为近3年来所提交,专利的效益不明显;三是高质量发明专利申请较少,导致专利结构不合理,影响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的提升。
“核心专利与销售市场两头在外的情况,导致像尚德公司这样的光伏企业受制于人,难以自主发展。”正如熟悉情况的业内专家所言,尚德公司自2001年成立之初,依托的核心技术专利几乎均来自于获得国外专利实施许可,而且一直未能在核心技术研发上有重大突破。
“当今市场的竞争,已经从专利数量的竞争变为专利质量的竞争,在光伏产业这样的新兴产业尤其如此。”面对尚德公司的现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曹新明教授认为,近年来,我国的很多光伏企业在缺乏核心专利支撑的情况下突击上马,不仅在技术上依赖或受制于人,市场竞争力难以提升,许多光伏企业尚未成为真正的创新主体、专利产出质量有待提高的问题在光伏企业中不同程度存在。尚德公司的现状,不过是这些问题的一个集中反映而已。
产业突围需要专利
“依靠创新与专利,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对于光伏产业来说迫在眉睫。”曹新明表示,作为像尚德公司这样的光伏企业来说,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效益和发展,需要技术创新及掌握高质量的核心技术专利,否则将难以维继。
事实上,近年来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产能、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但却有90%以上产品依靠依赖出口。有关专家认为,在遭遇欧美等对中国光伏产品实施“双反”、国内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等不利因素影响之时,国内光伏产业的龙头企业无锡尚德破产,再次说明如果再不依托专利进行转型升级,就难以走出光伏产业困局。
与国外同行企业相比,我国光伏企业的创新能力尚存在差距。我国光伏企业中,拥有发明专利达到百件以上的企业少之又少,而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在光伏技术方面拥有专利7747件,其中发明专利为7564件,占比97.6%;日本佳能公司在光伏技术方面拥有专利1.16万件,其中发明专利为1.08万件,占比为94.76%。
同时,国外企业已经开始在我国进行专利布局,而我国光伏企业在国外的专利布局进展缓慢。“这固然与我国企业发展时间较短有关,但实质却是创新能力有待提升的表现。”曹新明指出,面对市场竞争的严峻形势,我国光伏企业必须实施专利战略,尽快提升创新能力,拥有高质量的知识产权,促使企业又好又快地健康可持续发展。
其实,自去年以来,在政策支持下,我国光伏产业正进行着深度整合。2012年2月,我国发布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建立健全专利等配套服务,支持光伏骨干企业做优做强,到2015年形成年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光伏企业。
同属光伏产业,与尚德公司不同的是,越来越多的光伏企业重视核心技术发明专利的突破,并由此获得了竞争实力和效益。海南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称海南英利)成立3年间获得发明专利权68件,凭借自主知识产权,海南英利与国内外同行的产品相比,在转换效率、产品品种、特种产品方面均胜出一筹,赢得了市场竞争优势。2012年,在全球光伏产业经历“严寒”考验之际,2012年其光伏组件销售量全球第一,依托发明专利创造了奇迹。
连日来,尚德公司破产重整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尚德公司的股票从上市之初的40美元,已经降至1美元左右。作为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民营光伏企业,尚德公司的未来牵动着股东们及众人的心。“尚德公司重整及我国光伏产业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必须以拥有高质量的核心技术发明专利作为基础和后盾。”曹新明认为。(赵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