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将重点打击 网售侵权假冒商品 安徽公布食品抽检结果:1批次辣条7批次调味品上“黑榜” 江苏苏州优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 缺乏版权保护意识,内容创业可能只是在白忙活 北京上半年查获侵权盗版出版物3万余册 天津市滨海新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人民调解委员会成立 中国服装行业知识产权保护论坛在京召开 “打假”只有进行时 没有完成时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CRISPR专利之争出现新对手:默克集团子公司获欧洲专利 专利大战再升温:苹果与高通一路撕到了英国 首批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知识产权法硕士在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结业 “天下无假”,让大数据来顺藤摸瓜 俄罗斯将制定新法律以禁止在影院盗录电影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检食品491批次 9批次不合格 2019年AIPPI世界知识产权大会:全球人工智能现状 浙江苍南鑫烨开发民生产品“果蔬消毒机” 湖北黄冈从严从重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口罩等犯罪活动 浙江省临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不合格食品风险控制情况公示(2022年第27号) “SEXY”商标注册失败诉至法院 北京朝阳区有效发明专利拥用量同比增长16.46% 美国启动的“301调查”或以中美磋商的方式结束 广西食药监局抽检8批次糕点样品均不合格 今年辽宁省重点推进企事业单位软件正版化 肯德基供应商部分检疫证明被指不规范 株硬进入国家第二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名单 安徽合肥市市场监管局抽检食品50批次 1批次鲈鱼不合格 中国知识产权诉讼中的证据问题 黑龙江省市场监管局:5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部分文具产品质量存在问题 从修法角度看商业秘密的界定 陕西省药监局公布10批次抽检不符合规定药品信息 上海首例生产销售伪劣消防产品案宣判 多品牌水龙头被曝铅超标 商家不承认 山东潍坊昌乐县版权工作站成立 对假冒伪劣监管不能分“三六九等” 青海:知识产权助力创新企业加速发展 广东省深圳市食药监局:4批次食品不合格 浙江丽水“庆元香菇”入选首批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 乔丹商标案历经四年落幕 IPO或被终止 四川省知识产权服务促进中心组织召开首次知识产权特色小镇建设工作推进会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1批次花盖蟹和1批次韭菜不合格 上海抽查30批次双层玻璃口杯产品 不合格3批次 湖南泸溪:知识产权撑出工业创新发展新天地 “拼多多”变“烦多多”喊冤“有人刻意抹黑” “剑网行动”让网络侵权盗版无处遁形 重庆专利申请电子申请率达97.1% 26日将发布白皮书 上海新增八所市级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示范学校 人民日报刊发马正其署名文章:发挥消协组织作用 提高消费维权水平 云南昆明5区(市)被列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

洽洽瓜子被曝装袋前使用香精 回应称符合国标

记者卧底曝光洽洽瓜子生产过程卫生状况堪忧,洽洽食品昨日股价大跌

从11月30日到12月15日,记者以一名打工者的身份应聘进入安徽省合肥市的洽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整个生产工序的严谨性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记者发现在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比如,不少员工赤手挑拣瓜子,而且不戴口罩……

昨日,洽洽食品尾盘一小时放量大跌,报收于16.78元,跌3.12%,成交量是近期成交量的3倍左右。

不办健康证

挑拣瓜子不戴手套

11月30日,记者应聘成功后,该公司并没有要求记者及其他员工办理健康证,也没有统一做体检。记者随后咨询了人事部的工作人员,对方的答复是“公司会找机会为大家统一办理,等通知就行。”但是入职十多天,一直都没有接到要求办理健康证的通知。

记者所在的车间在一栋厂房的二楼,在该厂房的一楼是人工挑拣瓜子车间。记者注意到,大部分女员工没有戴一次性手套,而是赤手在桌上将瓜子拨来拨去。有一位员工戴了手套,但手套有的地方已经发黑。

煮瓜子的水

不是一次性换掉

12月12日,记者来到香瓜子煮制区,看到工人往罐子装瓜子,却没有看到工人换水。

一罐要煮近一吨的葵花子,煮过后不会影响水质吗?记者询问工人,一位工人告诉记者,煮葵花籽的各种配料都在罐子内,煮一罐就倒一次水很浪费。“罐子里面都有管道,水在里面是流动的。煮完一次后会排出一部分水,然后放进一部分清水,这样既能节约水,还能保证配料的浓度不会太低,等到浓度低到规定的标准时,再重新加料。”

瓜子喷香精

香精生产日期有猫腻

12月13日,记者申请调到生产车间,负责将生产出来的香瓜子用尼龙袋装好。给瓜子装袋前,记者闻到了一股特别的味道,香得有些呛人。记者看到有个小型喷枪不断喷出来白色的雾。同组的同事叮嘱记者,这是香精。

记者看到香精桶上本来有标签,现在上面又贴了一个白色的标签,写了名称,生产批号,以及保质期等。记者将这张白色标签撕了下来,看了原厂贴的标签,是由上海一家香料公司生产的。让记者奇怪的是,原厂贴的标签上注明生产日期是2012年7月,但是新贴的标签上却注明2012年11月,相差了整整四个月。

赤手选坚果

多种产品疑似贴牌

几天中,洽洽食品对车间卫生要求的严谨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记者同时也发现了洽洽在管理和生产方面的一些硬伤,比如在生产和包装车间内的一线工人都没有佩戴口罩,有些像瓜子、扁桃仁这样直接食用的食品工人都是直接用手抓。

按照车间的规定,产品是不允许出现在地上的,但大多数情况下,员工都会捡起来,不经过任何处理就装回罐子内。

而更让记者觉得惊讶的是,洽洽公司高档坚果礼盒中有不少都不是洽洽本厂生产,而是由杭州的一家食品公司供货,疑似“贴牌”生产。

一到年底,每个家庭都要备下瓜子、花生、开心果等,洽洽瓜子是大家熟知的一个品牌,厂家在生产、包装瓜子的过程中有没有存在一些问题?

近日,记者卧底洽洽瓜子,发现瓜子的生产过程卫生状况真的让人担心,除此之外,洽洽瓜子竟然还添加香精。

香精有猫腻

原厂贴的标签上注明生产日期是 2012年7月,但是新贴的标签上却注明2012年11月,相差了整整四个月。

给瓜子喷香精

记者看到有个小型喷枪不断喷出来白色的雾。同组的同事叮嘱记者,这是香精。

不一次性换水

煮完一次后会排出一部分水,然后放进一部分清水,这样既能节约水,还能保证配料的浓度不会太低。

不办健康证

记者入职十多天,一直都没有接到要求办理健康证的通知。

不戴手套

记者注意到,大部分女员工没有戴一次性手套。

进展>

洽洽食品昨日回应

使用香精符合国标

昨晚,洽洽食品在公司的官方网站刊文上对媒体称其在瓜子中喷洒香精等多个问题,作出回应。

在回应中,洽洽食品称,公司产品所使用的食用香精完全符合国家标准GB2760的规定,也按照国家标准GB7718的规范进行了标识,供方是国内最优秀的食用香精供应商,产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洽洽食品称,洽洽香瓜子生产工艺已取得国家发明专利,其中的煮制用汤料液不是只添加水进行煮制,在水中还添加了甘草、茴香等多种草本香料,有益人体健康。在煮制过程中,一锅瓜子不能将汤料液中的中草药成分完全吸收,根据企业工艺规范,汤料液可循环使用,在生产时会严格控制汤料液的质量指标如PH值、特性成分等,可以确保瓜子的品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关于员工健康证问题,洽洽食品则表示,由于管理上的疏忽,造成5名员工健康证未按公司制度要求及时办理的情况,对此,公司已于2012年12月17日完成健康证的补办并对相关人员作出了严肃处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