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是衡量企业、地区和国家自主创新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尺。为客观反映我国农业知识产权创造新态势,受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委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以农业植物新品种权、农业专利、农产品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类型为对象,依据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公告,农业部、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工商总局地理标志产品登记公告,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分析形成了2012年度中国农业知识产权创造指数报告(详见www.ccipa.org)。该报告系统反映了我国农业知识产权创造的数量趋势、质量状况、地域分布、行业构成、热点领域和优势单位等。 农业知识产权总量快速增加。截止到2011年底,我国农业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和有效量分别为178757件、50452件和32985件,其中,申请量国内占78.48%,农业有效发明专利国内占72.66%,近5年我国农业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速26.37%;农业植物新品种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9016件和3713件,同比2010年增加13.62%和6.46%,其中国内申请和授权量分别占93.84%和98.14%。国内农业专利和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申请量和授权量的快速增加,标志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育种创新能力快速增强。截止到2011年底,在农业部、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工商总局登记注册涉及农产品的地理标志达3362件,其中国内农产品地理标志3208件,同比2010年增加了718件,增速达32.85%。 农业知识产权质量不断改善。在主要大田作物中,推广面积排名前十的授权品种的推广面积比例继续扩大,已经占到玉米的37.41%,冬小麦的37.32%,杂交稻的12.45%,大豆的25.81%,常规棉的38.41%,郑单958、郑麦9023、徐稻3号、杨两优6号、中黄13、鲁棉研21号、科棉3号等一批丰产性好的国内授权品种深受农民欢迎。但是,国内农业专利的总体质量仍然低于国外,国内农业发明专利申请授权率为41.91%,明显低于国外52.10%。 农业知识产权创造重点领域方兴未艾。在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申请和授权总量中,主要农作物品种优势明显,约占八成。在登记注册的3208件国内农产品地理标志中,初级农产品占主导,并集中在茶、稻米、枣、柑橘和辣椒等上。在农业专利申请中,食品最热,占27.89%,其次分别是农业生物技术(25.43%)、种植业(20.59%)、农化(14.67%)。 科教单位主导知识产权创造。国内授权品种中,科教单位占63.56%。国内授权的发明专利中,科教单位占44.74%。近年来国内企业的研发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品种权和专利申请量增长较快,2011年,国内企业和个人的品种权申请量首次超过科教单位。 农业知识产权创造区域发展不平衡,总体数量(百人年均数量)仍然偏低。截至2011年底,位居前三位的河南省、四川省、山东省的品种权申请量之和为2168件,占国内申请总量的25.62%;国内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注册3208件,主要集中在山东、四川、浙江和福建等省,占总量的34.95%,新疆、青海、西藏、云南、甘肃、山西等中西部省份的特色农产品地理标志资源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农业发明专利申请量位列国内申请前五位的为江苏14508件、北京14467件、上海13253件、山东11731件及广东10025件,其申请总量占全国农业发明专利总申请量的45.70%。据统计,目前国内农业科技研发人员的发明专利申请量仅为5.4件/百人年,与国家“十二五”科技发展总体目标“研发人员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12件/百人年”差距较大。
中国农业知识产权创造指数报告(2012年)发布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